在7月24日,俄海军节前夕,俄罗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内响起雄壮的军乐,普京亲自为第8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波扎尔斯基大公”号主持了隆重的升旗仪式。作为俄罗斯海军的“核威慑神器”,这艘核潜艇拥有超过2.4万吨的排水量,能够携带160枚核弹头。如今,俄罗斯正全力押注深海,将其核潜艇舰队作为重塑全球战略威慑版图的关键武器。
站在巨大的“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核潜艇前,普京宣布了一个令北约感到震慑的数字:俄罗斯现役战略核潜艇已达到13艘,仅差美国1艘,而这一数据仅仅是俄罗斯海军“下饺子式”造舰计划的冰山一角。普京此举无疑是在向外界宣示,俄罗斯的海上战略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波扎尔斯基大公”号并非普通潜艇,它属于955A型“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艇身全长170米,水下排水量超过2.4万吨。最为致命的是它搭载的16枚“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以携带6至10颗核弹头,射程可达到9300公里。从北极地区发射,这些导弹可以在20分钟内覆盖纽约全境。一次齐射足以摧毁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为了提高隐蔽性,这艘潜艇还特意将外形做了优化,艇体覆盖了1.5万片橡胶消声瓦,泵喷推进器的噪音仅有108分贝,接近海洋的自然背景噪音,指挥塔的流线型设计和尾舵的垂直端板都进一步减少了其在水下的声响,使其更难被敌方反潜系统发现。
展开剩余69%根据美国的估算,“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静音能力与美国的“俄亥俄”级相似,噪声在90-100分贝之间,但俄媒则表示“北风之神”级的噪音甚至比“弗吉尼亚”级低两倍,比“俄亥俄”级更为安静。俄罗斯民间数据还显示,“北风之神”级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可达到400到550米,足以避开大多数现有反潜声纳的探测,尤其是在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深海区域,几乎没有任何敌人能够发现它。
在极端情况下,“北风之神”级潜艇甚至能够短暂停留在600米的深度,这使得它在执行战略核威慑任务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北冰洋和大西洋深海中的地形与冰层进行掩护。它的“家”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第31潜艇师,这个舰队被誉为俄罗斯海军的“核拳头”,由5艘老式“德尔塔IV”级核潜艇、1艘早期“北风之神”级潜艇以及新加入的两艘955A型潜艇组成。与此同时,在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第25潜艇师也已完成新一代“北风之神”潜艇的装备更新。
2020年后,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建造速度和服役进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就有一艘“北风之神-A”型潜艇投入服役。虽然外部压力巨大,尤其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军事封锁,俄罗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逐步将有限的军事预算集中投入到战略核潜艇的建设上。普京的决策显然是把战略核力量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并因此决定放弃昂贵的航母维修费用。
然而,普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宣布,未来几年将再建造4艘“北风之神-A”级潜艇,其中两艘将更为先进的955A型,分配给太平洋舰队;同时,还将建造新一代“亚森-M”级多用途核潜艇。俄罗斯常规潜艇的建设也没有忽视,普京提到将在未来至少建造9艘677型“拉达”级潜艇,但由于首艇“喀琅施塔得”号存在致命缺陷,AIP系统的缺失使其水下续航能力远不如老式“基洛”级潜艇。未来的潜艇将会明确分工,955AM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核威慑,“亚森-M”级潜艇则将搭载“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专门对付敌方航母编队。
普京的讲话清楚地反映了俄罗斯的战略转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俄罗斯放弃了“帝国门面”,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核威慑力量的建设上,确保国家的最终生存底牌。根据普京的战略布局,提升潜艇部队的建设成为最优先的任务,目前俄罗斯海军在现役79艘潜艇中,核动力潜艇已经占据了54艘,其中包括14艘战略核潜艇和16艘攻击核潜艇。尽管俄罗斯的水面舰艇发展遇到瓶颈,水面舰艇的数量和性能逐渐落后,但核潜艇的建设却稳步推进,水下力量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然而,这一战略转型的同时也暴露出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的困境。虽然俄罗斯仍然拥有“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等强大舰艇,但它们的数量和作战能力无法与北约的水面舰队相抗衡。在俄罗斯海军的整体规划中,水下力量将会成为主要战力。普京在此次仪式中明确指出,未来俄罗斯海洋战场的方向将由核潜艇和水下无人潜航器主导,而传统的水面舰艇将逐渐退居二线。
发布于:天津市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